近日,中国城市报、江西日报再次聚焦赣江新区,对赣江新区相关工作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中国城市报
江西赣江新区:基建数字化启航 监管智能化扬帆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建筑行业逐渐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柱产业。
在此背景下,江西赣江新区深度融合前沿数字科技与传统建筑产业,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研发出赣江新区智慧工地管理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智慧工地平台)。并结合工程实践不断升级完善监督管理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建筑工地信息化监管水平,推动建筑行业平稳发展。
智慧工地平台投入运营三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并获批赣江新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两项软件著作权获国家版权局登记。该平台具备哪些亮点?为城市基建带来哪些变革?中国城市报记者予以采访报道。
为企业发展赋能
不久前在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的建设工地上,中宝药业项目的技术总工彭里强手机弹窗里收到一条警告信息,他打开手机中智慧工地APP查看,显示3号厂房有高空抛物的行为。彭里强立刻通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排查,后发现是防水工人在清理屋面杂物时,把一条长约2米的塑料薄膜从20米高的屋顶随手抛下,这一幕正好被AI高空抛物摄像头抓拍并记录。在智慧工地平台的助力下,一桩“悬案”得到迅速“侦破”,同时也对项目安全规范作业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这一幕,是赣江新区智慧工地科技创新成果的一个缩影。谈到智慧工地平台的研发初衷时,赣江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局(以下简称新区城建局)建设管理组组长丁小明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一直以来,确保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有序规范都是新区建设行业管理部门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工程项目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以及建筑市场进一步放开和主体的多元化,使传统监管模式下的各种弊端逐步显现。
“这些弊端主要体现在项目分散以及监管力量不足、传统监管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巡查检查无法满足常态化管理要求、监管数据共享分析能力不足等。”丁小明说,“故此,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势在必行。”
2020年初,赣江新区城建局与南昌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着手对智慧工地数字化开展产品研发,并于2021年10月正式上线发布了智慧工地平台。
赣江新区慧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工科技)员工伍云鹏是智慧工地平台的核心研发人员之一,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我们团队与主管部门多次思想碰撞,经常深入到工地一线建设者中间,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管理上的难点、痛点。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迭代,终于研发出这套既实用又高效的智慧工地平台。平台主要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
除了AI高空坠物抓拍自动预警子系统,智慧工地平台还配备了AI安全帽抓拍、车辆自动冲洗及检测、环境监测、抽烟检测、明火检测等多项算法。这些算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平台还能对施工人员的出勤率、工作效率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有效提升项目的综合管理能力。
为政府监管提效
公开资料显示,智慧工地平台通过“线上”支持“线下”,“技防”辅助“人防”,有效缓解了管理部门的监管负担,提高了工程监管的能力与效率,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远程监控和实时管理。
如安全日志子系统将原本现场手写的安全日志上报工作全面转移至线上,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可对当前所有在建39个项目的安全日志进行在线查看和管理,了解各项目施工与安全管理情况。此外,质量安全巡检也借助智慧工地平台实现了全闭环管理。
新区城建局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范志聪的日常工作就是通过电脑屏幕密切关注各个工地的实时整体情况。“屏幕上面能够清晰显示各个工地的施工进度、安全状况以及环境监测数据等信息。”范志聪说,“自从用了智慧工地平台,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处理其他相关事务。”目前,平台已下发整改单334个,其中277个完成整改。
除了对施工现场作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智慧工地平台还为主管部门开辟了一条便捷沟通渠道。在创新示范基地项目一次巡查检查过程中,新区城建局设计图审和质量安全组长陈举发现项目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存在不符的情况。他迅速在智慧工地平台上发起多方视频会议,邀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共同参与。
通过高清的视频画面和共享的电子图纸,各方人员直观地看到问题所在,并立即展开热烈讨论。仅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制定出调整方案,并通过平台实时下达给施工现场,确保施工进度的无缝衔接。
为此,许多施工管理方感叹道,过去需要通过多轮会议、电话沟通甚至现场勘查,几天都不一定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一个小时就能够得以解决。
提高主管单位原有工作效率的同时,智慧工地平台还新增了“质量、安全标准化申报”“工程质量检测”“安全自动化考评”等功能,为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新的抓手。
为城市基建助力
智慧工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赣江新区政府部门的监管能力和建设单位推进项目组织实施的效率,更为城市基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5年即将来临,智慧工地建设如何进一步推进?丁小明介绍说,新区将继续完善优化智慧工地管理服务平台,助力智慧工地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数字化、信息化变革,形成全面建设智慧工地的浓厚氛围。
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新区城建局计划在现有的软件平台基础上,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升级和完善智慧工地平台在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管理、检测管理等方面功能,使监督工作更高效、更廉洁。
此外,慧工科技也将加强与其他科研团队的交流合作,发挥多方优势,研发出更多精准高效的算法以及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慧工地硬件产品,完善智慧工地领域的产品链。横向实现建设工程管理安全、质量、进度、合约、成本、生产、技术等各方面的管理要素全覆盖;纵向搭建并打通监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其他参建单位的相关管理平台和信息链。
江西日报
近日,位于赣江新区临空组团的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二期通过竣工验收并全面投入使用。该项目建有2个2000吨级泊位及相应配套设施,新增集装箱年吞吐量10万标箱,将进一步增强南昌港港口作业功能。
在美容整形赛道上加速前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赣江新区人民医院)建设整形美容科侧记
日前,来自武汉的许女士坐高铁来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赣江新区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医生用美国进口的超皮秒激光仪给她做了祛斑美容治疗。许女士欣喜地说:“因为此前有同事来这里做过整形美容,说这里的医生技术好、设备先进,服务态度也很好,关键是价格合理,所以特地从武汉赶过来了。”另外,因到中午时还没做好皮肤护理,美容科还免费为她提供了与医务人员一样的营养中餐,特别温馨。如今,随着该院省内外整形美容人数的逐渐增多,通过口碑相传彰显出医院良好的社会声誉。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赣江新区人民医院)自挂牌起,就深感地处国家级新区的责任与担当,积极顺应“美丽经济”的潮流和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通过自我加压、改革创新,另辟蹊径地在医学美容整形特色科室上开辟一片新天地。经过近一年的准备工作,今年3月12日,整形美容科正式开科运行,通过与国内整形美容领域知名医院展开交流合作,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汇集形成了一批在医学美容领域里整形、皮肤、微创注射等经验丰富的专家医护团队。
在硬件建设上,医院购置了一批国际领先的设备,如从美国进口的超皮秒激光仪、从意大利进口的二氧化碳点阵激光仪以及从韩国进口的黄金微针,还有M22黄金超光子、黄金超声炮、水光机,冰点脱毛仪等国内先进的光电美肤设备,目前已开展眼部、鼻部、唇部、耳廓、颌面等整形以及腹壁整形、疤痕整形、吸脂体雕等整形项目,开设了激光美容、面部抗衰、微创注射、毛发移植等特色医疗美容专科项目,包括黄褐斑、血管瘤、黑痣、疤痕,腋臭等专病门诊。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赣江新区人民医院)把“走出去”的培训列为美容科的常态化培训方式,定期组织和参与国内外的各类学术交流会和研究会。在“请进来”方面,该院与北京、上海多家名院建立了战略合作的关系,计划柔性引进名医名专家,不定期来整形美容科坐诊。另外,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整形美容科组建了专业的运营管理和服务团队,设立了24小时服务热线,提供急诊美容的清创缝合业务,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减少创伤和疤痕。
据了解,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赣江新区医院(赣江新区人民医院)为美容科预留了2000多平方米的医疗用房,后期计划通过设立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引进海外优秀整形美容专业人才,引进国际前沿的整形美容新技术和新理念应用于临床上,打造一个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整形美容医院,为群众提供更先进、更优质的整形美容服务。
来源:赣江发布
友情链接: